2024-08-24 22:23:00 | 远见网
山大为留学生提供伴读、招募25名志愿者照顾受伤的留学生上了热搜,优待留学生其实在我国高校很普遍,历史上的唐朝对留学生一视同仁,或许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十分频繁,一度形成了“万国朝宗”的局面。与此相对应,唐朝与外邦的教育交流也日渐频繁,各国不断派遣留学生赴唐习业,唐朝在接收和管理留学生方面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
那么来唐朝留学有多难?
一、唐朝对留学生有名额限制,不是你想来就能来的
由于唐朝对外开放,所以人们会认为唐朝是不限制留学生名额的,不管多少通通接收。这其实是一个错觉,唐朝对留学生的名额有严格限制,并不是想来就能来的。
大唐的最高学府叫国子监,下设六馆,相当于六大专业,分别是国子、太学、四门、书馆、律馆和算馆,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行业。
唐太宗时期,国子监只设在长安,到了唐高宗,洛阳也开了分校,前者叫西监,后者叫东监。
大唐盛世,万国来朝。
来大唐的外国人,基本有四类:经商、使团、僧人,以及留学生。其中,僧人也是来学习佛教的,可以叫做留学僧。长安慈恩寺大雁塔,这是当时世界上的佛教最高学府,它最出名的校长,叫唐玄奘。
留学生来唐朝前要经过国内严格的筛选,而后必须经官方向唐朝礼部提出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获准,而他们基本上是随使节团一道前来的,所以向唐朝派遣留学生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外交礼仪。据《儒学传序》记载:“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诸国酋长,亦遣子弟入于国学之内......八千余人,济济洋洋焉,儒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这段记载里有四个字“诸国酋长”,也就是说,来的都是各种王子、高干子弟,非富即贵,落后国家的平头百姓,是没有机会来大唐留学的。
这样的“诸国酋长子弟”来留学,是不是可以降低标准了呢?
并没有。大唐对外招生制度,还是很严。入学成绩太差,直接拒收。
而唐朝给他们的名额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从国子监六学生额的变化便可以看出。据《旧唐书》记载,在贞观时期,国子监六学学生共有8000余人,其中唐朝本国学生为3260人,外国留学生接近5000人,占比为60%左右,这是唐朝最高的时期。
但随着唐朝国力的衰退,国子监六学的名额随之急剧减少。据《唐会要》记载,到元和年间,总数只有650人,这一数字基本维持到唐朝灭亡,与贞观时期相比大幅度缩水。而这650人中还包括唐朝本国学生,所以留学生名额自然受到严格的限制。
二、漂洋过海去留学
以派遣留学生最多的日本为例,那些经过考核选拔,有幸入选的留学人员,来唐朝要面临一个多月的“海漂”生活考验,能否过关得老天爷说了算。那时候日本的航海技术还十分有限。遣唐使团若碰上狂风巨浪,船队轻则偏离航线被刮到别处,重则船毁人亡。
逃过海难,平安登陆,就想一鼓作气直奔长安——不行!
在大唐国土上远行,得持有政府开具的交通文书——“公验”,上面写明身份和行程等信息,类似今天的护照和签证。所以遣唐使团刚一登陆,就得向当地官府报备。州刺史会一边安排住宿,同时向长安汇报。只有等长安的诏令返回,使团拿到“公验”,才能离开港口,前往长安,路途都会有公差护送,费用都由唐朝政府承担。然而并不是使团所有人,都能进长安城——为保证治安,进城人数受严格限制。船载而来的遣唐使队伍,有时多达五百多号人,但最终能进长安的,只有官员和留学人员三四十人。像水手、杂役这些随从,只能留守海港,待使节办完差事再一起返航。这期间少则几个月,多的要等上好几年。
到了长安,外宾会受到唐朝“外交部”——鸿胪寺的热情迎接。外国人在唐的大小事务,都由鸿胪寺负责。遣唐使团先献上国礼贡品,由鸿胪寺转呈皇帝,之后就是等着皇帝召见,还会收到宴会邀请。使团的官方任务完成后,留学人员的求学之路才正式开启。
三、包食宿、免学费
进入大唐最高学府的留学生,食宿全免,不收学费,还发四季服装,朝廷对留学生跟大唐学子同等对待。这已经是相当优厚的待遇了。
至于生活费、用水、用电之类的补助,没有的事,带空调的单间,想都别想,跟大唐学生一起挤宿舍吧。
但另外的费用,则由他们和本国一同承担,其中支出最多的是购书费用。据朝鲜《东史纲目》记载,新罗留学生的购书费用自己承担。而按照惯例,新罗政府向每名留学生资助购书费用的数额为300两,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日本的情况和新罗类似。由于日本留学生全部跟随遣唐使节团前来,所以日本政府也给予留学生相应的资助,用于其留学期间的生活开支,其待遇仅次于使节团正使和副使,可见日本政府对于遣唐留学生的重视。
这些留学生的主要生活开支有三项:
第一为“束修之礼”,也就是拜师礼。这是中国尊师重道的传统,也是大唐律法规定。国子监所有学生在入学前都必须向老师行礼,以示尊敬。礼品主要为绢丝布匹,留学生还可以带一些本国的特产以示敬意。
第二为购书费用。唐朝时期的书籍采用雕版印刷方式制作,效率不比宋朝时期的活字印刷,因此唐朝印制书籍的成本是比较高的,价格也相对不菲,对于外国来说更是“奢侈品”。所以书籍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说非常珍贵的物品,买书自然成了其主要开支。
第三为交际费用。这些留学生除了要学好知识外,还要争取融入唐朝士人官僚的圈子内,拓宽自己的视野,而这自然需要一定的费用。
但这一切都是自理的,唐朝政府并不承担。
四、法律对外国人、外国留学生一视同仁
众所周知,《唐律》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完整一部法典,意义重大,里面对涉及外国人的条文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意思是:所有外国人,同一国家的人之间发生案件,以他们本国的法律来;不同国家的外国人犯案,均按照唐律来。后一条,已经具备现代法律精神了。
一个外国留学生,你在长安大街上推搡一下武侯、不良人试试?国子监才不会保你。
除了青楼歌姬,大唐的良家女子也不是你随便乱碰的。《唐律》又规定:“诸蕃使人所娶汉妇女为妾者,不得将还蕃”。意思是,要娶大唐的姑娘可以,只能入赘,恕不远嫁。
这条虽不符合现在的婚姻自由精神,但可以看出大唐的硬气。
唐朝留学生主要由鸿胪寺负责接收和管理,鸿胪寺对他们和中国学生一视同仁。
这些留学生来唐朝后将和中国学生一同学习,使用的教材也一样。比如必修课为《论语》和《孝经》,选修课为《礼记》、《春秋》、《左传》等儒家经典,而且老师上课全程中文教学。语言不通怎么办?只能靠自己努力解决,不会给你提供伴读,成绩太差可能会被劝退回国。 远见网
五、不拘一格降人才
留学生学得好了,还能跟大唐学子一样参加科举考试。当年阿倍仲麻吕就以优异成绩考中了进士,得以一边当官工作,一边继续留唐深造。
阿倍仲麻吕(公元698~770年)
唐朝著名日本留学生,汉名晁衡(也作朝衡)。他自打19岁时入唐,就再没回过日本。在唐53年间,他先入学国子监,而后成为第一个考取进士的外国人,供职于朝廷。阿倍仲麻吕热爱并精通中国文化,曾任秘书监(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尤擅诗歌,与李白、王维等人成为至交。753年,55岁的他获准归乡,并被任命为大唐使节回访日本,然而因船遇风暴未能抵达。重回长安,终老大唐。
晁衡有个晚辈,叫空海,是中唐的留学僧。空海入唐求法,得到青龙寺(中国佛教密宗祖寺,也是当时的皇家护国寺庙)惠果法师真传。回国后,他成为日本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开山祖师。宗教领域的成就之外,空海法师熟习中国文化并精通书法,对草、行、隶、篆、楷五种书体都有研究,被唐德宗称赞为“五笔和尚”、被誉为“日本王羲之”。传说当年,正是留学生吉备真备(与阿倍仲麻吕同批留学的好友)取汉字楷体偏旁创造“片假名”,后来留学僧空海又取汉字草书创造“平假名”,才使得日语具备独立的文字系统——在此之前,日本只有本民族口语,却没有自己的文字,正式书写用汉字表意。
这些留学生归国后,吸取借鉴唐朝文明成果,为自己国家的发展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总体来说,留学生们在大唐,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等,朝廷的诚意、信任,以及优待,但并没有赋予他们超国民待遇。
新罗人崔致远,在长安中了进士,也是从小小的县尉做起,穷的时候也是“浪迹东都,笔作饭囊”,跟中国大多数落魄诗人一样,朝廷并没有特别优待。
但这些人是不是不念大唐的好呢?不是的。
他们基本上都知道感恩,比如,一个叫菅原清公的日本留学生,在回国前就写了这首诗:
这才是大国风范,是平等对待。
远见网(https://www.yyjianzh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据说河南也不好签`我是河南洛阳的户口去日本留学签证好办吗的相关内容。
(1)直接到日本的大学读研究生是比较困难的,除非你和日本大学的教授有直接的关系。唐朝的留学生“遣唐使”在中国的待遇如何?在唐朝,因为唐朝受到各方面限制的原因,办学规模比较小,所以每年可以接纳的“遣唐使”并不多,所以能送到唐朝学习的“遣唐使”一定是日本的栋梁之材,是日后委以重任的存在,需要日本向唐朝提出申请,然后等待鸿胪寺进行审核筛查。等批准后,鸿胪寺按照日本的国家地位的高低,和唐朝的亲密程度进行划分“遣唐使”的学区,也就是所属藩国的地位。但是按照当时中日的关系来
唐朝时也有留学生,那么唐朝人是怎么对待留学生的?唐朝时期经济繁荣,一致处于盛世之期,于是吸引了日本与韩国等大量学者前来学习我国的唐朝文化。如何对待留学生,唐朝自有一定的条件。唐朝对于留学生的条件一是名额有限制。尽管大唐实现对外开放制度,但并非人人接纳,人人都可成为留学生首先是限制了留学生的名额,但名额也并非一成不变,这跟随唐朝时期的经济发展有关。贞观时期,经济最为繁盛,学生数
温莎王朝(英国历史上最长的王朝)温莎王朝是英国历史上最长的王朝,其统治时间从1917年至今,由乔治五世开始,一直延续到当前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温莎王朝的名字来源于其家族姓氏,即温莎(Windsor),而非其开创者乔治五世之前的萨克森-科堡-哥达(Saxe-Coburg-Gotha)姓氏。该王朝的统治时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众多的社会变革,但温莎王朝的君主们一直维持着其在英国政治和社
上海2023年留学生落户政策上海2023年留学生落户政策是学历学位要求、回国后要求、社保要求、个税要求、学校要求、公司要求。1、学历学位要求。落户要求最高学历至少是本科学历及以上。2、回国后要求。政策对回国后的要求目前变得非常低,只要求 “回国后两年内开始并持续在上海工作”。3、社保要求。2022年6月重磅补丁政策,即复工复产人才支持政策,加了2条
有在唐山工作的日本人吗?或是在唐山的日本留学生?我当初也有这年头着,那边工资高,物价高。干几年回来就够买房子了。如果你有劳务派遣,需要至少过日语考试四级,否则至少过日语考试一级。认识日本人也没有。另外,如果你是独生的话,哥奉劝你还是在爸妈附近工作。我国有哪些在国外留学后回国做出贡献的人我国有很多在国外留学后回国做出贡献的人,如华罗庚、李四光、邓稼先、周培源、钱学森、苏步青等。1、著
上海留学生莹是如何在嘉兴买到平房的1.上海留学生莹今年20岁,曾在上海的一家大公司担任会计的实习生。2.一年前,莹被包括耶鲁大学在内的一批美国名校录取,决定去美国留学。3.随着汇率大幅走低,留学在上海的成本飙升,莹的家人的经济压力也随之增大。4.最终,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己挣钱来支付留学费用。5.她离开朋友圈里经常出现的网售特产、瓶装水,去到商场外面单挑,一天挣150-200
历史上有刘君孚其人吗根据《国朝先正事略·于清端事略》和《清史稿·于成龙传》中记载有刘君孚其人,此人前期是于成龙剿匪的得力干将,后期是康熙年间麻城黄金龙、何士荣农民起义中的领导人之一。康熙十三年(1674年)九月,黄金龙、刘君孚聚众数1000人,在湖北麻城举行起义。刘君孚,本名刘启祯,字君孚,是麻城东山曹家河人。是蕲黄四十八寨的领袖之一,在民间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平时期
古代日本人到唐朝留学仅是为了学习吗现在出国留学,可以说是一个很多中国人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不过针对的是,中国学生去国外留学,尤其是欧美那些国家。其实很久以前,大唐就经常来迎接各国的留学人员,其中日本商人和使节更是经常来。这种就是大家比较熟悉“遣唐使”,其实这种从隋朝就已经开始了,虽然中断一段时间。不过到了李世民刚即位,这个又开始兴起了。为什么日本拼命的向唐朝派遣这么多人呢?其实
2024-10-10 14:40:40
2024-08-18 17:23:04
2024-11-12 07:07:26
2024-11-02 12:53:08
2024-09-28 00:51:51
2024-08-31 10: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