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资讯 > 正文

年纪大了还可以去美国留学吗

2024-09-17 11:41:54 | 远见网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年纪大了还可以去美国留学吗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年纪大了还可以去美国留学吗

年纪大了还可以去美国留学吗

在留学低龄化的今天,不免还会有大龄青年出国留学,这些人往往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但是苦于没有上升的空间,遇到了人生的瓶颈,想通过留学的方式提高自己,小编来介绍一下这些人去美国的途径。

越来越多工作或生活陷于瓶颈的大龄青年选择走出国门提升自己。目前大龄留学群体占美国留学整体的5%左右,主要集中在工作了3-5年的人群中。

当然,大龄学生相比适龄学生来说,劣势非常明显,比如学位低,语言能力差,工作时间紧张不能充分准备语言考试,无法提供充足的留学担保金等等,但同时他们又具备了适龄学生缺少的诸多优势:工作经验丰富,职业规划明确,心智更加成熟,尤其美国的高端商科管理类课程都倾向于接受有工作经验的申请人,所以读商科或者MBA都非常有优势。大龄留学申请人只樱喊圆要合理规划,留学美国并不是难事。

天道美国留学专家指出,对于大龄留学群体而言,到美国留学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一次“风险投资”,所以,在决定出国前应对留学的投资和收益做一个基本核算。出国费用、留学费用、时间、精力、感情和人脉上的损失,以及选择留学所丧失的收入、对家庭可能造成的影响等等都属于成本,必须充分考虑清楚。在进行留学规划时,兴趣依然是第一位的考虑因素,不论是继续学习自己原有专业,还是转专业学习,都应充分结合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去美国的途径

对于不同的留学需求,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目的一:“充脊塌电”——通过留学来提高技术水平

解决方案:申请美国公立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美国的公立大学花费低廉,教学质量也有保证,能够快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无论是在当地就业,还是回国发展,都有更广阔的机会。

目的二:企业管理——为了公司发展提高管理能力,开阔眼界

解决方案:申请美国的EMBA专业。该专业专为企业高管设置,录取要求相对比较宽松。学习管理学知识的同时,还能与成功商业人士交流进步,开拓事业发展的渠道。 远见网

目的三:个人调整——通过留学来找到适合的出路

解决方案:申请美国研究生。针对个人学习兴趣和能力,量身定制留学目标,在获得知识和提升能力的同时,能够发现自己真正的职业兴趣点。

无论为了什么目的留学,大龄留学生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时间安排。留学专家建议,不管是留学规划,申请过程还是后面的签证办理,都要做到有序衔接,中间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得留学时间拖延,增加申请成本。另外,还要制定完善的留学计划,按步骤进行。

签证方面,留学专家指出,在资金金额足够、来源合理的前提下,要做到如下两点:第一,在做文书时,要明确写好学习计划,充分说明留学动机,表明自己是为了实现人生理想才去留学深造的,同时申请的专业最好是跟自己在国内从事的职业有关,这样就有更强的说服力。第二,要充分说明自己留学后的回国职业计划,把更多的篇幅用在对工作的进取心上。让签证官相信你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职业计划才去留学且学成归来为祖国作贡献的。

留学申请人并没有年龄之分,对于大龄留学者来渗败说,他们决定留学往往是希望通过出国学习更加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突破目前工作瓶颈,以便回国后能更好地工作。只要科学管理时间,扬长避短,美国名校将触手可及。

年纪大了还可以去美国留学吗

美国和澳洲的研究生对比

美国经济危机情况下留学传利好
美国虽然遭受了经济危机,但是对于留学来讲却是积极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使馆的签证政策趋于宽松,希望吸纳更多国际学生到美国留学,通过外来的投入促进美国国内经济的回升,另一方面,美元贬值使得中国学生到美国学习的总费用和成本降低了。
美国的学校,如果拿100分来形容,从20分到100分都能找到对应的学校。所以美国比较多样化,大部分需求在美国都可以找得到。
留学生如果有志于做研究,那么美国是首选。美国有公私立高校4000多所,美国科技比较发达,像金融、MBA、管理,还有电子技术、生物化学等领域方面都是高精尖的学科。另外,美国是世界上科研经费投入最多的一个国家,它的公立大学是由州政府统一拨款建立各种各样的实验室和研究设备的,私立大学由校董事会以及校友捐款,很多私立大学都会把绝大部分收入投入到科研中。还有就是美国的奖学金制度,可以说美国大学是钱最多的学校。所以如果想做研究的学生可以选择美国的学校。
澳洲门槛较低更容易实现留学梦想
澳洲,是这些英语国家中最灵活的,第一大家可以只选择到澳洲读英语,比如有些人工作几年了,工作很紧张,想提升一下自己的英语能力,不管这人是高中毕业生,还是大专生,在澳洲一般不要求学术背景,只要这人想到澳洲申请语言课程,只要这个语言课程是经过澳洲部门认可的就可以获得签证。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澳洲的移民教育体系非常多样化,给各种各样背景的中国留学生提供了相对应的渠道,所以中国任何一个学历层的学生都可以找到一个渠道去澳洲留学,比如中专毕业生、职高毕业生和大专生,这些人去美国留学比较麻烦,因为美国不认职业教育,很难申请一些好学校。澳洲用TAFE吸引中高职的学生,TAFE一年10万元包括学费和生活费,申请人的雅思只需要达到5.5分。如果雅思不够5.5分、甚至5分,TAFE4.5分也可以去。对于一些大龄的申请人,澳洲是一个比较容易实现留学梦想的国家。
当然澳洲在学术和科研方面也不错,但是这方面的选择就没有美国那么多。由于澳洲移民挂钩的专业设置,一直是中国学生比较愿意选择的。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澳洲大学,有的“国际班”中国学生占70%~80%。如果学生家长考虑留学就是为了一段经历,或者说为了更高的学历,澳洲就不太合适。因为学生下课之后全部讲中文。而且在悉尼、墨尔本这样的城市,华人很多,除了气候方面不一样,其他方面都和中国差不多,中餐馆、中国的超市也很多,但是如果是移民,这些则是一种优势。

年纪大了还可以去美国留学吗

【留学生活】美国大学原来是这样,细说校漂族

远见网(https://www.yyjianzh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留学生活】美国大学原来是这样,细说校漂族的相关内容。

美国的大学,总希望把自己塑造成学生的家园:一个青少年在这里长大,学到了人生的基本价值和技能,建立了初步的社会网络,甚至认识了自己未来的配偶。总之,除了自己的家庭,大学就是一个最温謦的归宿。这样,学生毕业后会无不自豪地声称:我是某校出身。然后提携校友,为学校捐款。大学,就是其毕业生自我认同的核心。

然而,这种对母校的认同感,正在受到一股新潮流的挑战,那就是校漂族的出现。这种校漂族,也可以称为大学的游牧民族,指的是一批不停地换大学的学生。等他们拿到本科学位,已经上了二个甚至三四个大学。他们喜欢转来转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现在的美国大学生,拿到本科学位时,一大半都上过一个以上的大学,可见这群人的影响非同小可。这也难怪,在2006年,《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群体进行了报道。到了2008年大选时,校漂族第一次登上全国最高的政治舞台。阿拉斯加州长佩林被选为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的竞选伙伴,作为政治新星也大红大紫了一通。人们特别注意到,她大学第一年只在夏威夷太平洋学院读了一个学期,再跑到北爱达荷州的社区学院读了两学期,然后又跳到爱达荷大学读了两个学期,并在此期间回阿拉斯加参加选美比赛,获得了一笔奖学金,接着在当地的Matanuska-Susitna社区学院读了一学期,再回到爱达荷大学修了三学期课,最后毕业。一共读了四所学校。一看便知,她是个穷人,支付学费有困难,读了不少便宜的社区学院凑学分,最后在一个体面的州立大学毕业。而最后赢得大选成为总统的奥巴马,也是先在加州读了两年大学,中途转到了哥仑比亚。严格地说,他也是个校漂族。

根据最近期的统计数据,在1999-2000学年,59%从四年制大学毕业的学生上过不止一个大学,比1992-1993年度53%的比例大幅提高。其中,有16%的毕业生上了三个大学,有8%的学生上了四个大学。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美国大学自由竞争的开放体制:学生可以自由转学,并且可以把学分随身带走。这样,在A校上了一年,可以到B校读二年级。这种制度,鼓励学生在选择大学时挑肥拣瘦,也给另外一些开始没有条件上好学校的学生日后“升级”提供了条件。

简单说来,这种校漂族有低端和高端两种,当然还有许多在两者之间。最低端的校漂族,是那些准备不足,资源有限的学生。他们常常从两年制的社区学院起步。这种学院,大致和我们的中专大专差不多。等读完了,觉得自己有条件上四年制的大学,就继续到四年制大学注册,并把社区学院的学分带过去。这样,毕业时至少就上了两个大学。还有一些学生,上学只争朝夕,希望早一年修够学分,早一年毕业,这样不仅少缴一年学费,而且早一年挣钱。他们放暑假回家,常常到附近便宜的社区学院修课,积累学分。当然,还有一部分不属于这种低端,但也不是上名校的高端学生。他们属于挑肥拣瘦型,上个大学不满意,就换一所,不行再换。他们考虑的因素既包括学校的课程和环境是否与自己投缘,又有学校在奖学金等等方面给出的条件。根据美国国家教育数据中心的研究,在四年制大学中,有三分之一的转学学生是转到自己更满意的大学去;另有三分之一,是转到更好的地区或者更有声望的大学;还有10%是因为经济原因转学。

《纽约时报》的报道中举了几个例子,其中Erin Dadden女士特别典型。她在2000秋到2005年1月期间完成了大学学业,却换了六所大学!她先上了美国大学,却不喜欢那里的气氛,于是回到家乡附近,到波士顿的麻省大学读书,同时在麻萨诸塞艺术学院读夜校。但这种走读生活使她感到太孤独,就回到家乡,在波士顿海岸线上的岛Cape Code读社区学院,然后又决定到波士顿市中心的的萨福克大学(也是我2004年起任教的学校)攻读传播学。这里的学生,有24%是转校生,和她很相投。但是,当她刚刚找到感觉时,她在Cape Code读书时认识的一家传媒公司给了她一份全职工作,于是她不得不到萨福克在Cape Code的分校(是和总校不同的社区学院)完成学业。

另一个校漂族的代表人物是Brian Donnelly。他本来上了在Boulder的科罗拉多大学,是一所非常好的州立大学。但他一天到晚滑雪,平均成绩仅2.5分。用他的话说,那是四万美元一年的度假。后来他辍学,回到老家加州,在当地两个两年制的初级学院读书,平均成绩提高到4.0 。靠这个本钱,他浪子回头,进了名校波士顿学院,一下子喜欢起大学生活来,并且马上就要毕业。

高端的校漂族,则在某种意义上说象是中国的复读生,他们没有进入理想的大学,决定第二年再接再厉重新申请。所不同的是,他们复读的地方不是高中,而是已经录取他们的次等大学。

这些骑驴找马,憋着劲上名校的校漂族,转学远不象低端的学生那么轻松。一般的大学,学生转来转去,空缺很多。有的招生更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名校则不同:每年招生,严格控制规模,要考虑师生比例,校舍容量,班级规模等等,绝不多招。另外,学生一进名校,一般都会读到毕业。一句话,一个萝卜一个坑,不拔萝卜哪里有坑?上了大学再转学,接受学校会把你的申请和应届高中生分开,看看在高年级的学生中是否有人离开,才能考虑拿你去补缺。

不过,这种过去不太现实的事情,现在有了可能,乃至成为一种时尚。比如,许多名校鼓励学生到海外读书一年,以适应全球化的要求。海外学习算本校学分。所以,许多学生只在本校读三年。他们出国期间,学校就有了空缺。另外,一些名校的学生也开始转学,这也空出若干位置。那些上名校未遂的学生,就把大学一年级当成高中毕业班,一天到晚还在准备申请材料。一些帮助学生申请大学的公司也推波助澜,告诉孩子:“如果你有一个梦的话,千万不要在17岁时就放弃!”

然而,17岁孩子的梦,有时不过是些青春期的骚动,有些是盲目攀比。Abigail Wright从贵族学校Milton Academy毕业。她这个高中,有十个上了哈佛,她只进了候补名单,最后到了哥仑比亚,心里很不服气。在哥仑比亚,她受到良好的教育,却一心想着转到哈佛。最后她找到教她拉丁和文学的教授写推荐信。这是绝大多数高中生没有的资源。她的教授觉得莫名其妙:“你为什么要离开这里?”最后,她得手了。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希望从事新闻播音,哥大有新闻学院,恰恰是这个领域的领袖。她却觉得,顶着个哈佛的牌子,以后好找工作。不过等她毕业,她至少上了两所大学:哥大和哈佛。

Abigail Wright算是幸运。哈佛对转校生还算不错,因为那年海外课程扩张,多空出许多位置,对转校生的录取率在8.8%,和其对高中生的正常录取率差不太多。康奈尔,布朗对转校生的录取率则达34%以上,超过正常录取率。但是,耶鲁和MIT,对转校生的录取率则不足5%,还不及正常录取率的一半。一些规模小的本科学院,喜欢学生“从一而终”,对转校生很苛刻。比如Middlebury College,在2005年面对230份转校申请,仅收了一个人。

目前校漂族泛滥,对高等教育是福是祸,大家还没有定见。不过,从统计数据上看,对校漂现象的成因多少能看出些线索来。在18或18岁以下开始上大学的人中,49%是“从一而终”,31%上了两个学校,20%上了三四所或更多的学校。如果在19-23期间开始读大学,只有34%会只读一个大学,41%读两所大学,25%读三四所或更多的大学。在24-29岁期间开始读大学,属于大龄青年,是所谓的“非传统学生”。这些人里,只有11%会只读一所大学,47%读两所大学,43%读三四所或更多的大学。可见,上学的年纪越大,校漂现象越严重。美国近年来“非传统”大学生比例的增高,也能证明这一点。

这一现象,说明校漂族的出现大部分是高等教育普及的产物。那些大龄学生,一般是高中毕业没有条件读书,工作一段时间后突然想上学,于是换来换去。他们因为知道教育机会来之不易,花的是自己的钱,不是父母的钱,精打细算,读书也比较负责。我在萨福克教书,就能碰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在过去是没有机会的。美国灵活的体制,则给他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2010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公布全美大学排名的那一期里,特别刊登了一篇专家的文章,计算了怎么通过换大学省钱的办法。按一般私立学校的标价,四年大学的花销可达20万美元,因为四、五万一年的学费如今已经是屡见不鲜了。但是,在俄勒冈一个社区大学,一年学费仅3,666美元。按照该州的规定,这里的学分可以带入普通的四年制州立大学,一年的学费加上住宿为15,294美元。前两年上社区大学,后两年上州立大学,一张本科学位的总开销仅仅37,920美元。在我看来,这笔帐水分当然很多。比如,私立大学经常提供许多奖学金,并非一味按标价收费。20万美元的费用似乎太夸张了。何况上一般州立大学仍然相当便宜。不过,即使把这些水分都挤掉,校漂族能省下许多钱,却是毫无疑问的。至于那些十八九岁,一心奔名校的高校复读生,校漂等于给自己延长了考大学的苦刑。但是,在大学里复读,总比在高中复读好。灵活的制度,给各种地位和处境的人提供了第二次,第三次机会。高等教育越来越以人的选择为中心。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美国大学原来是这样的》选载

以上就是远见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远见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远见网:www.yyjianzhi.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年纪大了还可以去美国留学吗”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