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本科生 想出国读研,想换一个专业可以读什么专业呢?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艺术类本科生 想出国读研,想换一个专业可以读什么专业呢?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艺术类本科生 想出国读研,想换一个专业可以读什么专业呢?
如果对自己在国内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不满意,部分学生会考虑在出国读研究生时转专业。一般而言,理科或文科学语言的学生转专业会比较多,而意向最多的专业是商科。尽管专业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宽泛,,但各国的情况又稍有不同。
一、有些国家的转专业要求相对较为宽松,比如英国,特别是英国商科类的个别专业还指定必须是无本专业背景的学生,比如:
阿伯丁大学的金融与投资管理专业、物业管理专业等的硕士课程就可以招收任何专业背景的学生。还有,在法国,可以接受任何专业背景的学生报读企业管理,成功申请法国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的学生,可以直接入读法国大学硕士二年级。因为法国承认中国四年制的本科学历,而法国的学制是本科读三年,硕士读两年。
二、美国和加拿大的情况比较类似,在本科阶段的大一大二一般专业分类不太明显,所以在头两年转专业比较容易,到了大三以后,一般就很难转。研究生阶段也多以本专业为主。但报读加拿大院校的MBA专业的学生,不会受专业背景的限制,前提是要有三年的工作经验。同时要注意的是,读美国等国家的商科类研究生课程都需要考GMAT,80分以上的申请成功率更高。
三、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情况与英国相似,但如果涉及转专业的跨度比较大时,最好先与专业的咨询顾问,或直接与学校先行确认。一般院校对申请读商科的学生无特别的专业知识要求,但有某些名校如
墨尔本大学和蒙纳士大学,就对申请报读商科的学生有专业要求,需要看该学生的本科课程有没有涉及报读该商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如果没有涉及,则录取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或者要求学生先完成某些专业的基础课。一般可能要补1-2学期。比如我现在的这所大学转专业的学生要求读一年的桥梁课程,拿到6张Paper才能转入硕士课程学习。
就留学英、美、加、澳等国家而言,转专业并不是难事,除了必须符合基本入学条件外,申请人只要给校方提供充分的材料来证明其具备申请该专业的潜质和学习能力,成功申请的机会就很大。但是文理科生因为所学专业特性不同,在转专业时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的。
文科生出国留学,可选择转读的专业较多。文科学语言的学生,多半会因为就业的因素,转向旅游或酒店管理、教育等专业。本科学语言类的学生可以转学大众传媒、翻译、新闻、外语教育等专业;本科学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学生,可以转向新闻、会计、市场营销等方面。如果本科生要转读法律、建筑、医学、教育、工程类的专业,一般都要求学生具有相关的专业背景。
对于本科阶段就读理科的学生,因为大多专业偏向技术类,此类学生一般工作几年后都会走向管理岗位,所以再深造时,多会选择商科、管理专业。大部分理科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都相当不错,因此建议理科生,如果不是对原有专业特别不感兴趣,可以考虑继续在该专业深造,或者转的专业与原专业有一定关联。一方面,不会浪费本科阶段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对日后就业也有利。因为,这几年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中,多数都选择读商科专业,这些学生在未来几年的就业竞争肯定激烈;而报读理科专业的学生相对较少,就业空间显然较大。
最后提醒一下,若想转其他专业,尤其是如果所转专业的跨度过大,建议考虑在申请过程中多提供一些辅助材料作为支持。比如结合自己的家庭背景、大学期间学习或接触过某一领域的工作写一份个人陈述,来论述申请动机,使教授相信你确实非常喜爱新的专业,并有能力来学习这个专业。特别是要做好原先所学课程与转专业课程相关的内容描述。好的课程描述有助于你多转学分,节省时间和费用。
此外,本科阶段应多选修想要转的专业的相关课程,辅修或者读双专业、双学位,参加一些权威机构有关该专业方面的培训,且要拿到合格证书。如果可能的话,本科毕业后先工作一段时间,积累相关专业领域的工作经验。实在不行,确定了你想学的方向以后,多看一些相关中文的专业书籍,到时候在国外看原文书的时候脑子里有个印象,会帮助你加深对专业的理解,这样更有利于申请到好的学校。
最后,关于转专业后学习的难度。这主要取决于你的英文水平。所以要求你在语言上多下点功夫,成绩尽量考得高一点。这不仅是为了给导师看的,更重要的是自己学习的需要。同国内大学相比,国外大学课程其实不难,只是每节课老师会列很多reading list,阅读好的学生是没什么问题的,语言不好就可能很吃力。此外这里seminar很多,经常需要讨论一些案例或做presentation,所以对口语有要求。

传媒出国读研去哪个国家好
英国传媒专业留学知名大学一、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传播系的课程设置非常完善。除了教学资源,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还应该对学校的传统强势科目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比如,LSE的全球化研究是非常出名的,所以如果你对文化全球化这一个媒体热点问题感兴趣的话,这里就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英国留学申请传媒专业知名大学二、
华威大学(TheUniversityofWarwick)
华威大学(又译:沃里克大学)为英国的一所校园式大学,创建于1965年,现有超过17000名学生及4000多名教职人员,学生中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超过4000名的海外留学生。作为一所年轻的大学,华威大学在英国乃至欧洲都有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自从英国的媒体有大学排名以来,华威大学一直稳居前十名。华威大学目前没有新闻学专业,但有三个传媒类专业,分别是创意与媒体企业、全球媒体与通信、国际文化政策与管理。从创文企业管理、全球媒体战略到多元化企业的文化管理,三个专业方向十分清晰,偏重于管理理论,这与华威大学商科出色的DNA十分不开的。华威大学传媒专业毕业的学生一般都从事广告与品牌、市场营销、公共关系、数字媒体、内容设计和制作和出版相关的行业。申请要求:学术要求均分在80分以上,如果是非211院校的学生的话是要求均分在85分以上,雅思要求总分在7分以上,两个单项不能低于6.0,另两个单项不能低于6.5。
英国传媒专业知名大学三、
伦敦城市大学(LondonMetropolitanUniversity)
英国伦敦
城市大学始建于1848年,位于仅次于美国纽约的第二大经济中心-伦敦金融城内,是最早开设新闻传播专业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其新闻传播专业及艺术类专业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英国新闻传播业、创意文化产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伦敦城市大学新闻传播专业设置广泛,包括新闻数字媒体、电影电视、传媒与通讯相关专业,其教职员工不但普遍毕业于牛津等顶尖名校,还具有英国的主流媒体中担任要职的经历,这种“指导型”与“讲授型”结合的教师团队,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上都能接受最专业的教育。同时,伦敦城市大学新闻学专业的教学环境与主流媒体的实际工作环境同步,采用“新闻采编室”等设施,模拟真实的新闻媒体公司的项目运作。伦敦城市大学一直与英国以及欧洲的媒体行业保持相当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最直接的行业发展信息,大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多数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英国顶尖新闻媒体机构工作,广泛就职于:路透社、BBC、CNN、卫报、泰晤士报和法新社等全球著名媒体或网络公司。在《星期日泰晤士报优秀大学指南2013》报道,伦敦城市大学毕业生起薪达到23165英镑,这个数字几乎和
剑桥大学毕业生起薪相当。申请要求:学术成绩80分以上,雅思7分,单项不低于6.0。
英国传媒专业知名大学四、伦敦大学
国王学院(King`sCollegeLondon,简称KCL或King’s)
伦敦国王学院是英国著名的综合型大学,也是伦敦大学联盟的创校学院之一。伦敦国王学院至今已培养出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伦敦国王学院拥有众多专业,其中传媒专业当属伦敦国王学院的优势之一,每年都吸引大批留学生前往就学。伦敦国王学院新闻传播类专业方向广泛,包括新闻类传媒、营销广告类传媒、大众传媒类、媒体发布类和创作表演类。申请要求:平时成绩80分以上,雅思7分以上,单项不低于6.5。
英国传媒专业知名大学五、
卡迪夫大学(CardiffUniversity)
卡迪夫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享誉世界的新闻学府,是英国第一个独立的新闻学院,也是欧洲首个新闻学院,更被评选为全球十大新闻学府之一。其新闻专业稳居全英前五。学院教授多来自BBC、泰晤士报、卫报等英国知名一线媒体行业,该院新闻专业课程屡次被英国记者协会评选为年度最佳课程。学院培育出了众多新闻及传媒界知名人士,被业内誉为全英乃至欧洲最好的新闻学院,更有着新闻界“牛津”(OxfordofJournalism)的美誉。学院与BBC、BBCRadio、BBCWales、TheGuardian、Times、Channel4News、ITV、SKY等媒体均有广泛合作,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实践的机会。申请要求:平均分75分以上,雅思7.0,单项不低于6.0。
英国传媒专业知名大学六、
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ofLeicester)
莱斯特大学是英国知名的综合型大学,传媒专业是学校的热门专业之一,在英国国内名列前茅。毕业生满意达到90%以上,毕业生就业情况也达到60%,远远高于其他学校同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学院是英国国内最早成立的传媒类学院之一,一共有7个硕士专业,其中一个是预科,其他的都是硕士学科。学院目前已经帮助无数没有任何背景的人成功进入传媒行业。莱斯特大学传媒学院专业总共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新闻,主要包括纸质新闻和网络新闻;第二类是广告专业,这个专业涵盖了广告、营销、文化等多个领域;第三类是传媒,主要包含了传媒和公共传播;第四类是媒体。申请要求:平均成绩75分以上,雅思6.5分,单项不低于5.5。
英国传媒专业知名大学七、
利兹大学(UniversityofLeeds)
利兹大学的传媒专业是该校名声最好实力最强的专业之一。在中国留学生的心中利兹大学的传媒专业几乎无可挑剔。2014Times评选出的英国大学传媒专业排名中利兹大学位列第八位。作为英国实力前十的传媒专业,利兹大学的传媒专业实力非同一般。利兹大学新闻传媒有完善的细分方向,相关的专业包括大众传媒,媒体产业,新媒体和国际新闻。申请要求:学术成绩80分以上,雅思总分6.5以上,单项不低于6.0
英国传媒专业知名大学八、
谢菲尔德大学(TheUniversityofSheffield)
谢菲尔德大学位于英国第四大中心城市谢菲尔德市,建校历史可追溯到1828年,是世界著名的教学科研中心,是英国六所最佳研究型大学之一。按照最新的《泰晤士报》大学排名,谢菲尔德大学是学习新闻学最好的地方。其多媒体应用课程得到了专业行业机构的认可。这个课程模由专业的操作和对于当前新闻事件的讨论组成,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在最近一次全英范围内的《学生满意度调查》中,谢菲尔德大学的新闻学传播专业依旧高居榜首。谢菲尔德大学的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已经得到了雇主的高度认可。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的就业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最近一届毕业生中有很多已经进入了《泰晤士报》、《卫报》、《独立报》《每日邮报》、《太阳报》、天空电视台、BBC等英国乃至世界顶级媒体。申请要求:学术成绩80分以上,雅思成绩7.0以上,单项不低于6.5
英国传媒专业知名大学九、
诺丁汉特伦特大学(NottinghamTrentUniversity)
诺丁汉
特伦特大学位于诺丁汉市,由两座大的校园组成,一座在市中心,另一座在近郊的绿化地带。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前身为一所学院,创立于1881年,在1992年由学院改为大学。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因其学术优异、课程实用而广受赞扬,虽然其综合排名在53位,而其艺术学院、商学院、法学院及播音和传媒专业在英国排名前10位。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传媒学院是英国传媒人士的摇篮,学生有机会去如BBC、SKYNEWS等跨国传媒机构实习,接触世界领先传媒机构。学院建有自己的广播与新闻中心,该中心是BBC在诺丁汉的播音设备基础上改建而成,可为学生提供使用真正广播设备的机会。
上面的这些院校就是对英国传媒专业留学的同学所推荐的,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英国留学申请的相关信息,请关注天道教育平台的英国留学频道,小编会为大家持续更新信息,欢迎您的访问。

【留学生活】美国大学原来是这样,细说校漂族
远见网(https://www.yyjianzh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留学生活】美国大学原来是这样,细说校漂族的相关内容。
美国的大学,总希望把自己塑造成学生的家园:一个青少年在这里长大,学到了人生的基本价值和技能,建立了初步的社会网络,甚至认识了自己未来的配偶。总之,除了自己的家庭,大学就是一个最温謦的归宿。这样,学生毕业后会无不自豪地声称:我是某校出身。然后提携校友,为学校捐款。大学,就是其毕业生自我认同的核心。
然而,这种对母校的认同感,正在受到一股新潮流的挑战,那就是校漂族的出现。这种校漂族,也可以称为大学的游牧民族,指的是一批不停地换大学的学生。等他们拿到本科学位,已经上了二个甚至三四个大学。他们喜欢转来转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现在的美国大学生,拿到本科学位时,一大半都上过一个以上的大学,可见这群人的影响非同小可。这也难怪,在2006年,《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群体进行了报道。到了2008年大选时,校漂族第一次登上全国最高的政治舞台。阿拉斯加州长佩林被选为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的竞选伙伴,作为政治新星也大红大紫了一通。人们特别注意到,她大学第一年只在夏威夷太平洋学院读了一个学期,再跑到北爱达荷州的社区学院读了两学期,然后又跳到
爱达荷大学读了两个学期,并在此期间回阿拉斯加参加选美比赛,获得了一笔奖学金,接着在当地的Matanuska-Susitna社区学院读了一学期,再回到爱达荷大学修了三学期课,最后毕业。一共读了四所学校。一看便知,她是个穷人,支付学费有困难,读了不少便宜的社区学院凑学分,最后在一个体面的州立大学毕业。而最后赢得大选成为总统的奥巴马,也是先在加州读了两年大学,中途转到了哥仑比亚。严格地说,他也是个校漂族。
根据最近期的统计数据,在1999-2000学年,59%从四年制大学毕业的学生上过不止一个大学,比1992-1993年度53%的比例大幅提高。其中,有16%的毕业生上了三个大学,有8%的学生上了四个大学。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美国大学自由竞争的开放体制:学生可以自由转学,并且可以把学分随身带走。这样,在A校上了一年,可以到B校读二年级。这种制度,鼓励学生在选择大学时挑肥拣瘦,也给另外一些开始没有条件上好学校的学生日后“升级”提供了条件。
简单说来,这种校漂族有低端和高端两种,当然还有许多在两者之间。最低端的校漂族,是那些准备不足,资源有限的学生。他们常常从两年制的社区学院起步。这种学院,大致和我们的中专大专差不多。等读完了,觉得自己有条件上四年制的大学,就继续到四年制大学注册,并把社区学院的学分带过去。这样,毕业时至少就上了两个大学。还有一些学生,上学只争朝夕,希望早一年修够学分,早一年毕业,这样不仅少缴一年学费,而且早一年挣钱。他们放暑假回家,常常到附近便宜的社区学院修课,积累学分。当然,还有一部分不属于这种低端,但也不是上名校的高端学生。他们属于挑肥拣瘦型,上个大学不满意,就换一所,不行再换。他们考虑的因素既包括学校的课程和环境是否与自己投缘,又有学校在奖学金等等方面给出的条件。根据美国国家教育数据中心的研究,在四年制大学中,有三分之一的转学学生是转到自己更满意的大学去;另有三分之一,是转到更好的地区或者更有声望的大学;还有10%是因为经济原因转学。
《纽约时报》的报道中举了几个例子,其中Erin Dadden女士特别典型。她在2000秋到2005年1月期间完成了大学学业,却换了六所大学!她先上了美国大学,却不喜欢那里的气氛,于是回到家乡附近,到波士顿的麻省大学读书,同时在麻萨诸塞艺术学院读夜校。但这种走读生活使她感到太孤独,就回到家乡,在波士顿海岸线上的岛Cape Code读社区学院,然后又决定到波士顿市中心的的
萨福克大学(也是我2004年起任教的学校)攻读传播学。这里的学生,有24%是转校生,和她很相投。但是,当她刚刚找到感觉时,她在Cape Code读书时认识的一家传媒公司给了她一份全职工作,于是她不得不到萨福克在Cape Code的分校(是和总校不同的社区学院)完成学业。
另一个校漂族的代表人物是Brian Donnelly。他本来上了在Boulder的科罗拉多大学,是一所非常好的州立大学。但他一天到晚滑雪,平均成绩仅2.5分。用他的话说,那是四万美元一年的度假。后来他辍学,回到老家加州,在当地两个两年制的初级学院读书,平均成绩提高到4.0 。靠这个本钱,他浪子回头,进了名校
波士顿学院,一下子喜欢起大学生活来,并且马上就要毕业。
高端的校漂族,则在某种意义上说象是中国的复读生,他们没有进入理想的大学,决定第二年再接再厉重新申请。所不同的是,他们复读的地方不是高中,而是已经录取他们的次等大学。
这些骑驴找马,憋着劲上名校的校漂族,转学远不象低端的学生那么轻松。一般的大学,学生转来转去,空缺很多。有的招生更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名校则不同:每年招生,严格控制规模,要考虑师生比例,校舍容量,班级规模等等,绝不多招。另外,学生一进名校,一般都会读到毕业。一句话,一个萝卜一个坑,不拔萝卜哪里有坑?上了大学再转学,接受学校会把你的申请和应届高中生分开,看看在高年级的学生中是否有人离开,才能考虑拿你去补缺。
不过,这种过去不太现实的事情,现在有了可能,乃至成为一种时尚。比如,许多名校鼓励学生到海外读书一年,以适应全球化的要求。海外学习算本校学分。所以,许多学生只在本校读三年。他们出国期间,学校就有了空缺。另外,一些名校的学生也开始转学,这也空出若干位置。那些上名校未遂的学生,就把大学一年级当成高中毕业班,一天到晚还在准备申请材料。一些帮助学生申请大学的公司也推波助澜,告诉孩子:“如果你有一个梦的话,千万不要在17岁时就放弃!”
然而,17岁孩子的梦,有时不过是些青春期的骚动,有些是盲目攀比。Abigail Wright从贵族学校Milton Academy毕业。她这个高中,有十个上了哈佛,她只进了候补名单,最后到了哥仑比亚,心里很不服气。在哥仑比亚,她受到良好的教育,却一心想着转到哈佛。最后她找到教她拉丁和文学的教授写推荐信。这是绝大多数高中生没有的资源。她的教授觉得莫名其妙:“你为什么要离开这里?”最后,她得手了。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希望从事新闻播音,哥大有新闻学院,恰恰是这个领域的领袖。她却觉得,顶着个哈佛的牌子,以后好找工作。不过等她毕业,她至少上了两所大学:哥大和哈佛。
Abigail Wright算是幸运。哈佛对转校生还算不错,因为那年海外课程扩张,多空出许多位置,对转校生的录取率在8.8%,和其对高中生的正常录取率差不太多。康奈尔,布朗对转校生的录取率则达34%以上,超过正常录取率。但是,耶鲁和MIT,对转校生的录取率则不足5%,还不及正常录取率的一半。一些规模小的本科学院,喜欢学生“从一而终”,对转校生很苛刻。比如Middlebury College,在2005年面对230份转校申请,仅收了一个人。
目前校漂族泛滥,对高等教育是福是祸,大家还没有定见。不过,从统计数据上看,对校漂现象的成因多少能看出些线索来。在18或18岁以下开始上大学的人中,49%是“从一而终”,31%上了两个学校,20%上了三四所或更多的学校。如果在19-23期间开始读大学,只有34%会只读一个大学,41%读两所大学,25%读三四所或更多的大学。在24-29岁期间开始读大学,属于大龄青年,是所谓的“非传统学生”。这些人里,只有11%会只读一所大学,47%读两所大学,43%读三四所或更多的大学。可见,上学的年纪越大,校漂现象越严重。美国近年来“非传统”大学生比例的增高,也能证明这一点。
这一现象,说明校漂族的出现大部分是高等教育普及的产物。那些大龄学生,一般是高中毕业没有条件读书,工作一段时间后突然想上学,于是换来换去。他们因为知道教育机会来之不易,花的是自己的钱,不是父母的钱,精打细算,读书也比较负责。我在萨福克教书,就能碰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在过去是没有机会的。美国灵活的体制,则给他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2010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公布全美大学排名的那一期里,特别刊登了一篇专家的文章,计算了怎么通过换大学省钱的办法。按一般私立学校的标价,四年大学的花销可达20万美元,因为四、五万一年的学费如今已经是屡见不鲜了。但是,在俄勒冈一个社区大学,一年学费仅3,666美元。按照该州的规定,这里的学分可以带入普通的四年制州立大学,一年的学费加上住宿为15,294美元。前两年上社区大学,后两年上州立大学,一张本科学位的总开销仅仅37,920美元。在我看来,这笔帐水分当然很多。比如,私立大学经常提供许多奖学金,并非一味按标价收费。20万美元的费用似乎太夸张了。何况上一般州立大学仍然相当便宜。不过,即使把这些水分都挤掉,校漂族能省下许多钱,却是毫无疑问的。至于那些十八九岁,一心奔名校的高校复读生,校漂等于给自己延长了考大学的苦刑。但是,在大学里复读,总比在高中复读好。灵活的制度,给各种地位和处境的人提供了第二次,第三次机会。高等教育越来越以人的选择为中心。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美国大学原来是这样的》选载
远见网以上就是艺术类本科生 想出国读研,想换一个专业可以读什么专业呢?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远见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远见网:
www.yyjianzhi.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